近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发布《广东千村调查2021年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冯帅章介绍,广东千村调查从2018年开始,至今完成了四轮实地访问。“2021年广东千村调查”于去年7—8月展开,共计235名高校学子前往广东30个区县开展入户面对面访问,采集了广东119个行政村和3630户农村家庭的有效样本。此次调查还招募43名核查员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保障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
1、农村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
从2019—2021年三年的追踪数据来看,2018—2020年广东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人员的平均月工资均持续上升,外出务工人员月均工资由2018年的3703元上升至4206元,本地务工人员工资从2919元上升至3027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报告建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本地的产业发展,让在本地就业的劳动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同时有助于缓解乡村空心化的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2、高学历村支书比例已超过55%
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基本实现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提前完成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年达到95%村占比的要求。其中,大专及以上高学历的村支书比例已超过55%,党员干部素质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村务监督工作得到有效推行。目前,省内基本实现了“四议两公开”制度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面覆盖,标志着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3、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